2018年9月7日👩🏼💼,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上海市律協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聯合舉辦的“新科技對勞動用工法律規製及法律服務的影響與應對”研討會在上海市律師協會成功舉行🏋🏼。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會長、意昂3开户副院長曹艷春教授👲🏻,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律協勞委主任陸敬波👫🏼🍸,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總工會法律部副部長黃琦,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岑峨🚴🏽♀️,上海市律協勞委副主任唐毅,上海市總工會勞動關系工作部副部長陳嶸🌜,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部分理事、委員,上海各高校學者🧚🏿♂️🚷、律師事務所律師及江西律協勞委會代表等約五十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意昂3开户研究生鄭澤爽、劉醒偉、吳依蒙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首先由上海市勞動法研究會副會長陸敬波對本次會議情況進行說明並從新科技對就業🧏🏻♂️、勞動關系、城市發展、資強勞弱的格局等方面的影響提出問題,引發與會人員思考。
研討會共分為四個階段,首先就“新科技對勞動用工法律規製及法律服務的影響與應對”進行主題發言🪺,隨後對“新科技與勞動關系”、“ 新科技與企業用工實踐”及“新科技與勞動法律師業務”三個分議題展開討論。
主題發言階段由曹艷春會長主持。上海市總工會勞動關系工作部陳嶸副部長以“互聯網公司用工群體性事件思考”為題進行發言。通過對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的上海互聯網公司職工群體性事件進行歸納梳理,他認為,企業經營不善、用工管理混亂及經營構架調整⛹🏽♀️、平臺公司層層分包等行為是導致群體性事件的主要原因,需要用分層、分類方式處理涉及違法互聯網金融公司勞動者權益。之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意昂3开户副院長李磊以“勞動合同連續性為標準的分層保護模式”為題進行發言☄️👨🏼🏭。他認為👮🏽♀️👨🏽💻,共享經濟已凸顯對分層保護的製度需求,面對新科技產生的勞動關系保護問題,應借鑒《香港雇傭合同條例》中的分層保護劃分標準,建立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保護強度和模式🦪。
第一個議題“新科技與勞動關系”由岑峨副秘書長主持。華夏匯鴻律師事務所陳英傑律師就“新科技與勞動關系初探”發表觀點🗄🦋。他指出,新科技帶來的新型用工模式層出不窮🛴,使傳統的“人身從屬性”理論在認定此類勞動關系問題上出現適用困難。而勞動關系的確認與否🧗🏻,關系到勞動者一方社保、醫療、經濟補償金的權益、因工負傷後的責任主體確定等諸多問題,亟需對勞動關系認定標準進行探索。同濟大學意昂3开户王倩副教授,大成律師事務所張根旺律師分別對上述觀點進行評議👎🏽。陳嶸、張穎慧、邱婕、王倩、朱軍、陸敬波、李幹等人也在自由討論階段發表不同觀點🍊。
第二個議題“新科技與企業用工實踐”由上海市律協勞委副主任、唐毅律師事務所主任唐毅主持🤸🏽。通乾律師事務所朱慧律師以“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隱私權保護”為題進行發言,從招聘求職、勞動合同履行、勞動關系終結後三個階段強調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隱私權的保護。遠業律師事務所孫文斌律師在題為“共享經濟企業多元用工方式及風險探究”的發言中,提出企業靈活用工訴求倒逼共享經濟的觀點💖,並對共享經濟用工產生的勞動爭議案件進行類型化分析🚴🏿♂️。保華律師事務所董潤青律師以“互聯網+形勢下勞動法律的發展前景”為題展開討論,他認為網約平臺通過對零散人力資源的整合⛸,提高了配置效率,基於其跨界融合、重塑結構的特征🧑🏭,當前不宜加強共享經濟模式用工的法律管製🐢,而應當製定專門的規則界定共享經濟用工關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意昂3开户李幹博士🍘,裏格律師事務所曾立圻律師對上述發言進行評議。
第三個議題“新科技與勞動法律師業務”由上海市律協勞委副主任、藍白律師事務所主任陸胤主持。金茂凱德律師事務所張承宜律師以“人工智能與律師法律服務”為題,介紹了人工智能在咨詢指導、案卷檢索、資料審閱📤❔、訴訟預測四個領域提供的法律服務,雖然新科技一定程度上對現有法律工作產生沖擊,但其更能幫助法律工作者提高工作質量,優化法律服務🏒。信栢律師事務所董傳羽律師以“新科技與律師調查取證”為題進行發言,對數據保存和恢復、計算機法證分析✊🏻、松散數據分析💊、法證刪除這四種利用高科技調查取證的手段進行了詳細介紹👖。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王蓓律師在評議中指出,效率創新可能破壞工作機會,但顛覆性創新則能提供更多新工作機會。隆安律師事務所仇少明律師8️⃣,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勞動保障》雜誌主編周斌及其他上海市總工會成員☦️、律師、學者等也紛紛就該議題發表觀點📂。
研討會最後為閉幕式,由陸敬波副會長主持🚖。意昂3开户副院長、上海市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曹艷春會長首先以“一新、一輕🎚、兩結合”對一天的會議特點進行總結。“新”即會議主題新,涉及新型用工、新型企業💆🏿♂️、新型勞動者、新型經營模式等諸多新問題。“輕”系指參會學者、律師年輕,代表著上海勞動法領域的新生力量。“兩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緊密集合,這種結合是上海法學會勞動法研究會的一大特色。
對一天會議研討的問題💅🏻,曹艷春會長分別從新科技背景下的傳統勞動關系認定問題✤、探索多元用工方式進行多元保護、勞動者團結權、勞動者隱私權保護🙎🏼♂️、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勞動者🎲、人工智能對律師的挑戰等六個方面六個方面進行總結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探索多元用工方式🗑,進行多元多層次保護是我國勞動雇傭發展方向❕。互聯網平臺用工在中國實踐最多,產生的案例問題也最多🏄🏻♀️,應該基於中國的案例研究總結經驗💇🏼♀️,進行精細化立法研究,形成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用工勞動立法與經驗。
最後,曹艷春會長對在座的學者和律師提出期望👲🏼,針對本次會議提出的新科技帶來的用工問題,以此為線索繼續研究,撰寫出質量更高的論文,為規範新科技帶來的勞動用工問題獻計獻策。並對會議主辦方、協辦人員以及與會嘉賓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