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一些卡拉OK的大部分顧客都是已退休的中老年人,少則三四人,多則七八位,甚至有百歲老人幾乎每周都約朋友去卡拉OK半天。難道老年人一定要通過唱歌✧、跳舞才能歡度晚年?這一現象發人深思。在全社會進入新時代背景下,養老事業的關註重點面臨深刻變革,即從老有所安轉為老有所樂。
老有所安是老年人安心老去、敢於老去的重要條件🎛。包括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所謂老有所養的養🧙🏼,是指以養老保險為核心的養老資金支撐,以三大養老模式及醫養結合為核心的養老體系支撐,以及以高水平專業養老、醫護人員為核心的養老人才(技術)支撐。在養老保險方面,隨著國家過去多年來持續的大力投入和建設💅🏽,從農村到城市,從機關事業單位到企業,基本建成了全覆蓋的養老保障體系。絕大部分老人在老後生活中已確保了基本的養老資金。在養老體系方面,大部分城市逐步實現了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較合理的布局。絕大部分老人有穩定居所🫲🏼、有熱菜熱飯吃,生活上長期有人照料。與此同時,在規模較大城市中心城區的社區和養老機構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老人送轉診體系,不少社區和養老機構內還設有專門服務於老人的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已逐步由願景變為現實。在養老人才方面👩🏿🎨,目前已有多所教育機構成立養老護理等專業學科以培養養老護理專才。醫衛領域也更為重視培養擅長老年醫學的人才🏊🏼♀️👩🏽🌾。可見,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所依🖼、有所養👓💮,老後生活所必須的基本物質需求大抵具有保障,實現老有所安已不再是奢望。
然而,僅僅確保了物質要求已難以滿足老年人對老後美好生活的追求。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裏的“常回家看看”條款提倡家族中的晚輩尤其是子女及其余直系晚輩經常回家看望老人。一方面,目前我國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孤獨情緒,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50%𓀋,在大中城市更是達到70%🌚。然而,考慮到人口流動,生活壓力大等客觀因素,不少子女事實上無法做到經常回家是未來一段時期難以根本改變的現實。一方面,老年人對於如何提高老後生活質量普遍缺乏自主意識,不少老人對生活的追求仍停留在物質需求層面。上述不少老人湧向卡拉OK裏唱歌度日的情況正是這一現狀的寫照👝。
那麽怎樣才能使老年人的生活老有所樂呢𓀖👨🎨?
目前,老年人可以選擇的活動方式仍較為傳統😣、泛化、單一。普遍呈現種類較少🧔♂️、非專為老齡期設計開發等特點🏨。比如書畫、棋牌、旅遊、歌詠等娛樂方式同時面向各年齡階段,而老人參與卻須具備較高的身心功能📀,而一旦老人部分或全部喪失身心功能,則基本上失去了參與上述活動的能力,何況不少老人對上述娛樂方式並不感興趣🧑🦲。老人進入這一階段後的精神生活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建議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做法,引入或開發符合老齡期,尤其是身心功能障礙老人特殊需求的遊戲、娛樂🪑、活動項目,同時依托先進設備使老人暫時或部分恢復身心功能🤷🏻♂️,能夠參與一些傳統的休閑娛樂活動。此外📀🧱,隨著不少具有各領域豐富工作經驗的老人逐漸退休🩰,尊重他們普遍具有的奉獻精神、參與意識,繼續發揮其作用極具意義。為此🚉,可以積極邀請這些老人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而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形式的活動簡單到只需本人口述🚗,他人代筆即可完成,甚至更能使老人獲得較之上述純娛樂活動更多的成就感和充實感。
只要在老有所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老有所樂,屬於廣大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必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