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已經成為了推動我國國際貿易的重要增長點。如今🧑🏿🎓,跨境電商發展涉及到的不同國家語言有40多種🦿,單一的英語人才已經不能夠滿足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需要🔆,小語種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
根據《2015-2016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數據顯示🌙🙏🏿, 2015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4.5萬億元,同比增長26%;2015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B2B市場交易規模3.78萬億元,同比增長25%👷🏻♂️🏣;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的主要目的國,美國(16.5%)、歐盟(15.8%)、東盟(11.4%)、日本(6.6%)、俄羅斯(4.2%)、韓國(3.5%)👌🏿、巴西(2.2%)、印度(1.4%)🦋、其他38.4%🧛🏿♂️🥁。在上述我國跨境電商的主要交易國中,除了美國和屬於歐盟的英國、愛爾蘭之外,諸如與我國有良好貿易往來的巴西、印度、俄羅斯、阿拉伯國家、蒙古以及東盟國家等🦸,幾乎沒有母語英語國家,中國與母語非英語國家跨境電商貿易規模的占比遠超英語母語國家。然而,目前在我國從事跨境電商工作的人員主要還來自外貿行業🧙♂️,其外語語言能力背景以英語居多🐽,而掌握小語種者極為稀缺。雖然在B2B貿易模式下,英語是通用的國際貿易語言。但跨境電商需要直接面對各國的中間商與消費者👨✈️。同這些國家供應鏈節點企業及消費者進行跨境電商業務,顯然無法僅用英語即可完全應對各類情況。跨境電商的發展除了需要從業人員通曉國際經濟貿易👸🏿👸🏻、國際營銷、跨國物流🙎🏽♀️、電子通關等專業知識,更需具備紮實的小語種語言技能🕠,因此🚱,盡快扭轉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小語種復合型人才極度短缺的現狀,已成當務之急⌨️。
筆者對發展跨境電商行業小語種人才的建議如下:
1、明確小語種人才培養目標為復合型的定位。鑒於以語言技能培養為主的傳統小語種人才培養方式已無法滿足目下跨境電商發展的需求,我國高校應逐步確立語言能力培養與專業素養塑造相結合的復合型小語種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出來的小語種復合型人才不僅具備嫻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應至少兼具對於對象國及對象區域的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等的能力🧏。同時,應該積極開展學科交叉與融合式培養,強化小語種專業學生選修其他人文類或理工類公共課程的修習要求👩🏿⚕️,鼓勵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選修雙學位💆🏻♂️,打破專業間🏂🏻、學科間的壁壘,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2、嘗試與國外大學開展聯合培養。跨境電商行業是全球性行業,與世界各國有著密切聯系,而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小語種國家也逐漸開始發展跨境電商業務。因此建議有條件地選派學生到小語種對象國及對象區域開展相關人才的聯合培養項目。這樣一方面可在完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引導他們深入了解對象國及對象區域的特定國情和民俗👷,掌握對象國眾多方面的相關背景知識🐜,最終成為我國發展跨境電商合格戰略儲備儲備人才。
3👷🏻♀️、構建為企業及小語種復合型人才之間的服務對接機構📻。建立以提高小語種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企密切合作🙋♂️,按學生能力不同,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合理分配學時。與企業建立互利互惠的校外實訓基地💖,助力傳統企業進軍跨境電商行業。為,建議由政府🧛🏿♂️、高校及相關培訓機構等聯合發起設立“小語種信息技術類人才對接服務中心”🧎♀️。此外▶️,也可以成立跨境電子商務小語種人才認證機構,對小語種復合型人才進行能力認證。
4、在小語種的選擇上體現差異化。各高校可根據所處地區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發展定位、跨境電商的市場特征及學校師資力量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相關的小語種進行人才的差異化培養。同時,也可以前者為基礎🎤,以特定小語種國家為目標市場👩🏼✈️,組織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的教學,從而形成鮮明的區域特色🏥。(作者:意昂3开户副院長)
內容鏈接💞: